湖南农业大学-湖南农大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868|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甘绍群:金融报告文学管窥与前瞻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7-8-24 09:51:1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金融报告文学管窥与前瞻

报告文学是适应人们了解认识社会生活环境和自身生存条件、生存状况的需要而产生的,是伴随着新闻传媒方式的发展而衍生出的一种文学形式。因其真实性和独特的审美价值而有着巨大的感染力,被称为时代文学的“轻骑兵”。顺应改革开放的大潮,在中国金融工会、中国金融文联的高度重视与支持下,金融作家坚持深入生活、扎根基层,密切参与、关注金融体制机制改革发展进程,在还原历史和现实方面表现出色。他们积极融入社会生活,深入调查研究,用心谋划表达,严谨细致的写作态度令人感动,涌现出一批在金融系统内外产生较大反响的作品。兹就对此的浅显观察谈一孔之见。

坚持“三个贴近”,凸显文化自觉

  阅读近年来在《金融时报》《中国金融工运》《中国金融文学》《金融文坛》《中国金融文化》《金融文化》等报刊刊发的金融报告文学作品,会发现它的视野在逐渐开阔,题材不断拓宽,作者的主体意识日益走向自觉,思考的层次也在一步步深化。而思维模式的更新和嬗变,随着作品内容的需要,报告文学的形式也从单调向丰富发展。金融系统近几年连续举办两届金融报告文学大赛,一批优秀作品获奖,成果令人欣喜。
  贴近社会,凸显社会责任感。上世纪九十年代,围绕农行推出的“杨大兰、潘星兰”“二兰”事迹创作的系列报告文学作品,曾经在社会上产生轰动效应。此后,韩晓、杨玉莹合作的长篇报告文学《“白条子”对银行的冲击》等,亦在金融系统内外产生了较大的反响。而2016年,由中国金融工会、中国金融文联组织在金融系统内外有较高知名度,其创作的文学作品质与量俱佳的10位作家采访创作的《金融道德模范报告文学集》(中国言实出版社、中国金融出版社先后出版,以下简称《报告文学集》)记叙的10位金融劳模,其中有学习创新模范、敬业奉献模范、见义勇为模范、助人爱亲模范。这十篇内容生动、文字清新、视角独特、人物鲜活的报告文学作品在多家报刊陆续刊发后,在金融系统内外产生强烈反响。不少金融行、司纷纷举办道德模范报告会和学习交流会,一个“学习道德模范,传承文明新风”的热潮,在全国金融系统蔚成风气。好的榜样,是最好的引导;好的楷模,是最好的说服。榜样是旗帜,代表着方向;榜样是资源,凝聚着力量。学习典型榜样,往往比接受抽象的说教和道理要容易得多,特别是榜样如果就在我们身边,你会受到教化、受到感染,潜移默化做出改变。金融道德模范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作出了不平凡的业绩。他们的事迹,如一盏盏明灯,闪耀在金融星空;他们的品格,如一束束火炬,照亮人们的心田;他们的精神,熠熠生辉,辉映在人们的心间。一个读者留言道:“简单的篇幅,无法容纳太多的文字;简单的叙述,无以彰显这些道德模范的人性光辉。只有一次次阅读,一次次靠近,一次次仰望!”任何时代,都需要这种中流砥柱、民族脊梁式的人物,任何时代,都需要这种无私无畏、砥砺奋进的典型。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动人以言者,其感不深”,书中的十位道德模范,用他们几十年如一日的坚守,用他们抓铁留痕的实际行动,为我们竖起一面旗帜,引导人们见贤思齐、向善向上。“一个好人,带动一群好人;而一群好人,可以带动众多员工。”当今社会,各种价值观念不断涌现,各种思想观点相互碰撞,越是价值观多元多样,就越需要有主流价值观的引领,就越需要在众声喧哗中发挥榜样的力量。哪里有榜样,哪里就有新气象。他们的精神,仿佛熊熊燃烧的火炬,闪耀着炽热的光芒,播撒着温暖的力量。用善良点燃善良,用敬业感染敬业,用爱心温暖爱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为千万金融员工搭建了施展才华、实现抱负、善行无疆、无私奉献的巨大舞台,相信有了道德模范的引领和鼓舞,道德模范之花将会引来金融春满园。
贴近现实,凸显文化使命感。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金融与社会息息相关、紧密相连。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两个一百年”宏伟目标,共圆中国梦的伟大进程中,金融文学大有可为、大有作为。同样金融作家、金融文学爱好者走出金融小天地、走入广阔大社会,关注民生、关注城乡一体化、关注城镇化、关注农业现代化,关注精准脱贫、精准扶贫,唱响主旋律、弘扬正能量,金融文学从来没有缺位,金融作家的笔触时时在聚焦、观照。如2014年举办的金融报告文学大奖赛获奖作品《大地的笑脸》(报告文学集,作者牟丕志,农行辽宁省分行),用一双发现的眼睛,一支勤勉的笔,诚实地铺展捕捉到的平凡而又令人敬钦的人们,金融行业不同岗位的员工和他们职业精神传导下的高度社会担当,服务“三农”、助力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振兴、参与抗灾救灾以及日常全心服务顾客,于繁琐细密中见诸重大的品质内涵。又如《金融文坛》2017第4期刊发的报告文学《‘百合县长’的情怀—-记中国银监会副巡视员、临洮县县委常委、副县长张亮》(作者何奇、郭红英),用生动的细节、生动的语言,真实地刻画了一名来自金融首脑机关干部奋战在精准扶贫第一线,为西部乡亲办实事、解难事、做好事的感人事迹。作为一个代表,从一个侧面描绘出全国金融系统众多员工履行社会责任,为打赢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做贡献的群英图。
贴近基层,凸显人文关怀时代感。金融题材的报告文学大多聚焦基层一线岗位员工。文学在这里是温暖的、长久的、有力的,她帮助作者瞭望到心灵深处的愿望;文学如同一对天使的翅膀,扶助有耐力的探寻者,注目那些扎根金融火热一线、闪现夺目光彩的创造性劳动者。他们接收热量、并且给出热量。如获奖作品《农行大堂经理日志》(作者刘道惠,农行河南省唐河县支行)在描述作者在农行营业大堂里热情为顾客们服务的动人故事的同时,又道及她那个“和谐的团队”内部的各种故事与其从事金融工作的种种体会,为我们塑造了一个“金融活雷锋”的形象和扫描出社会众生相。语言朴实生动,细节描写动人,具有散文的美质和随笔的思想启迪意义。作品《大地回声》(作者叶建辉,农行湖北省罗田县支行)作品讲述了一位优秀的驻厂信贷员帮助企业扭亏为盈的事迹。笔墨包含深情,从而使读者了解了银行与企业的关系,对企业的帮助及对生产力发展的贡献。文字精炼流畅。2011年,我与同事赵三志历经一个多月合作采访写作的《青春在岗位闪光》,记叙为服务“三农”而倒在工作岗位上的湖南财经学院大学毕业生,扎根基层一线的青年共产党员、农发行湖北省黄梅县支行客户经理严斌的感人事迹。作品被人民日报、经济日报、中国青年报、金融时报、湖北日报、《中国金融工运》等20多家报刊采用,严斌被农发行总行党委授予“优秀共产党员”称号,总行党委在全系统举办严斌事迹报告会;中央电视台播放事迹专题片、中央组织部将其列入党员培训教材;以报告文学为素材创作的黄梅戏《永远的青春》在湖北、山东等地献演;农发行系统持续开展向严斌学习活动,在社会上产生强烈反响。是农发行成立23年来推出的影响最大、示范效应最为广泛的重大典型。这既是榜样的人格示范力量、道德教化的力量,也是文学浸润的力量、文学感召的力量。

坚持“三个导向”,创作“危”中有“机”

在坚持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导向、以弘扬主旋律为导向、以建设社会主义先进金融文化为导向的“三个导向”,传承文学创作传统的同时,金融报告文学也有显著的突破。譬如作者选取题材的领域继续拓宽,触及与深入社会、金融生活的每一个角落,不留空白,不设禁区,几乎实现全覆盖。在题材领域不断开拓的同时,对重大事件人物、重大社会与金融问题,作者持续关注,及时回应读者与社会关切的热点、难点与焦点。金融报告文学,在一如既往地坚守和延续着“真实性”的文体灵魂和视为生命一般的“真实性”文体属性,承继了国际、国内报告文学的文体规范和创作思想,一如既往地坚守写实写真、非虚构的品格与特性。
金融报告文学创作的势头不减。在这个真相时常被传言袭扰的环境下,在苍白虚构遭到质疑的背景下,以真实叙述为基本原则的报告文学,是人们及时接触和参与理解金融与社会生活、洞察自己生存环境和生存状态的一个便捷途径。不管会有多少纷纭嘈杂的声音,金融报告文学作者都在坚守独特的个性表达,适应时代和人们的渴望,不断焕发出勃勃生机,给生活留迹,为金融文学存史。
毋容讳言,纵观金融报告文学现状,虽然成果斐然,但较金融题材的小说、散文、诗歌等创作繁荣状况仍有较大差距。因此,我们要有危机感。面对经济转型、金融体制机制改革日益深入的新形势,金融报告文学同样也面临新挑战、蕴含新机遇。“危”中亦有“机”,首先要正视金融报告文学目前存在的“三个方面”的差距:
选材宏大,笔力不及。如重大金融改革题材,或谋篇欠成熟,或笔力不深透,以至于罗列事实,拼凑成章。报告文学必须具有“文学性”,这是不言而喻的。读者之所以对金融报告文学不满意,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报告”有余,“文学”不足。报告文学的“文学性”指的是这种文体的审美特性,它是由多方面组成的。比如题材之美、精神之美、风格之美、语言之美等。
事件雷同、个性单调。有激情,而缺乏理性思考;有报告,而缺少文学;有事件,而缺乏细节。削弱了典型环境中鲜明、独特、丰满的人物形象,虽有好题材,也成平庸之作。报告文学“文学性”最基本的一个要求是要有好的故事。而精彩的故事要靠精彩的细节来支撑。精彩的故事的细节则需要作者到生活中去寻找。由于偏重事件,而忽视人物,结构和情节布局不当。或结构松散,或节奏零乱,或信马由缰,枝叶过漫,掩盖了主旨。
忽视技巧,缺少文采。用公文语言讲故事,像领导讲话、工作总结、通讯报道,又像金融业务培训教材。文学,即文采和学问。光有知识而无色彩,作品显得苍白无力。游离主题,语言贫乏亦是存在的主要问题。如人物对话篇幅大,过于冗长。只顾人物对白,缺少逼真细腻的细节描写,包括人物的性格、肖像、行动、周围环境和自然风物的具体交待,削弱了报告文学的生动性、具象性、真实感和主题的表达。

坚持“三个维度”,讲好金融故事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之一,就是希望文艺界要讲好中国故事。报告文学是时代的文体,与中国故事贴得最近。在日益物质化的社会环境中,人们有意或无意会经受物质的袭扰。但是,对精神世界的追求,永远是人们不可或缺的。有不少作者开启了文化视野,在很多人物的身上寻觅精神底色。倾情记录中国故事、金融故事,留下了许多动人篇章,积累了丰富的创作经验,其间的得失甘苦必将为我们提供宝贵的启迪。真实是报告文学的基础 ,对事实的理性关照和准确理解,是报告文学的灵魂。金融报告文学具有极强的现实性品格,要写好金融报告文学、讲好金融故事,需要坚持把握“三个维度”:
融新闻性、文学性、思想性于一炉,把握传递时代责任担当的维度。作家的天职是讲好故事,金融报告文学作家必须有良心、良知,具有强烈的前沿精神和悲天悯人的情怀。要善于从生活中撷取那些最精美的故事,或者去撷取谁都不注意的场景。细节和人物是写好中国故事、金融故事的关键。对于报告文学来说,一个细节可以救活一个人物,甚至一篇文章。诚然,报告文学是介于新闻报道和文学作品之间的文学样式,基本特征是新闻和文学性,是在实事的真实性上进行文学艺术加工。从一些金融题材的报告文学作品中可以看到,不少人物报告文学就等同于典型人物的先进事迹报告,往往为了新闻性而丧失文学性,这里的新闻性更具体来说是宣传性,也造就了标榜化、脸谱化的没有生命力的呆板僵化作品。归根结底,报告文学是经文学加工、无强烈时效性诉求的新闻。从传播学的角度看,只要是新闻就会受到“看不见的手”的制约,有“把关人”存在,哪怕是新闻转化为文学,没有了确切的“把关人”“看不见的手”的金科玉律依然存在,作者会在无形中成为“文字”的“把关人”。新闻属性决定报告文学必须基于真实性开展叙事,也就等于带着镣铐跳舞。同时,新闻性也决定了报告文学最需要紧贴时代,服务于传播的文体,也最容易受到“宣传”二字的影响,新闻也好,文学也好,它面对的最终是传播,而非宣传。因为金融需要激励向上向善的文学。首先,作者要有甘守寂寞的心。无论如何,报告文学在大众阅读领域都是相对冷门的。甘守寂寞代表着一种信仰和担当。坚持和热爱是所有文学创作者应有的态度,报告文学尤其如此。其次,不能只顾新闻性,尤其不能只盯着“功利性”和“宣传性”,而放弃文学性。在尊重真实性的基础上回归文学叙事和人性叙事,保证“人的主体性”,也就是创作有血有肉的人,有七情六欲的人,即凡人叙事,看得见、摸得着,能够引发作者和读者共鸣。任何伟人都是普通人,一旦丢弃了“凡人叙事”,就失去了文学的本源和传播的可能。第三,严谨性和精确性,也就是真实性的问题。辩证分析,就是“绑在报告文学”脚踝上的“绳索”,也恰恰是报告文学最大的特征和根本魅力所在,尤其是体现在人物报告文学,又特别是知名人物。第四,人文性和思想性,可以延伸为社会性与历史性的问题。对于文学作品来说,丢了人文情怀,再好的思想都显得苍白,尤其对于人物报告文学来说,创作一定要是真情实感的而非虚情假意,这既是作者对自己负责,也是对读者和作品负责。
艺术性与个性统一,把握好真实性与理性精神的维度。好故事必须要有好的讲法,要想讲好中国故事中的金融故事,必须重视方法和技巧,耐心打磨作品的结构、语言等讲好故事,必须以人的价值为轴心,开掘人物所承担的时代性。在资讯发达的全媒体时代,报告文学的内功在何处?对于真实客观事实的尊重,是报告文学表达的基础。对于这一点,必须反复强调和坚决维护。作者不愿意为真实负责,可以去写小说,编电视剧;要以真实来面对读者,就要尊重和对事实负责。在写实的层面上,是不允许真假混淆、“真做假时真亦假,假做真时假亦真”这样的游戏的。所以,报告文学在坚持真实性这个原则上,不能够有丝毫的松动,真实的原则是一个铁律。首先,报告文学毕竟不是新闻,不是机械的照相技术的再现。在尊重真实事实的基础上,报告文学作家区别于记者的地方就是有对事实的整理、辨识、链接和表达的权利。这时,对于报告文学写作来说,又一个非常重要的才能就被提起来了。这个才能,就是作者在真实事实上面的分明的理性精神。固然,获取真实事实的过程,需要艰难细致和技巧的采访劳动。可是,在作家开始任何一个报告文学题材选择和采访写作的时候,理性的机器就应当开动起来。像选择什么题材对象,在采访的过程中不断加深对题材的认识感受和理解,结合题材资料表现,逐步对其社会地位作用、前因后果、前后左右等内容的链接沟通审视的工作就已经开始。只有这样不断伴随着理性活动的开始和延展,真实的事实方才会慢慢地活了起来,变得有价值和有意义起来。因此,在认识评判报告文学的时候,既要严格地审视作家对真实事实的态度,更要看作家对真实事实的把握和理性的整理能力。其次,优秀的报告文学,在事实本身的基础上洞悉深刻广泛的社会生活内容,也在事实的诱导启发下勾连出很多有价值的思想文化等内容。优秀的报告文学作品,绝不仅仅是机械地尊重了真实事实对象的作品,而是作家借助真实的社会事件和人物,如何文学地表达了自己的社会、人物关切和态度的作品。因此,“真实性是报告文学的生命,理性精神是报告文学的灵魂,文学艺术性是报告文学的翅膀。”作家的理性精神和能力,也可以说是报告文学的内功。第三,在评判报告文学的成功或平庸、失败的时候,这种理性内功的表现如何,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参照。这样的评判角度,也是超越了简单的文学眼光的。理性思维和眼光,如同电光石火,它能够穿透纷纭的各种事实表象而深入就里,让事实所包含的具有时代社会和思想文化价值意义的内容得到显现。如果说,事实本身只提供了资料性的基础的话,理性面对和处理,就是作家使这些事实变得鲜活和具有更大力量起来的一种智慧转换。而任何富有智慧理性风貌的事实表达,都会吸引和启发读者的眼球和兴趣。信息保存的史志价值不可忽视对于真实事实的坚守和表达,是报告文学从新闻吸收和继承来的最重要的内容因素。新闻性的事实真实,是报告文学联系和沟通现实社会生活最要的渠道与手段。因为这样的沟通联系,报告文学的社会价值作用方才变得个性、直接和有意义。因此,报告文学所传达的社会真实信息,不光是一种文学的内容,而且也是特定社会时代的真实生活信息文献,具有很强的社会生命信息价值。第四,报告文学不能只满足对事实的再现,也不应当是事实的简单挪移。在报告文学写作中,事实并不是作者简单的接受和文字的搬迁,由生活转入文学的栏目就可以成事。报告文学写作,是在真实事实的限制约束中寻找文学艺术表达的创造性劳动。报告文学创作是需要有智慧才能的写作,稍不用心,就会流于平庸。另外,像采访技巧、细节的捕捉和巧妙使用、叙述语言风格节奏的追寻把握等,都是构成报告文学文学艺术性成分的重要方面,需要作家很好的努力。人生不可能单一,文学作品也是多面的。简单地从一个侧面观察评判,难免陷入“盲人摸象”的境地。
讲述中国故事中的金融故事,把握好思想元素的独到发现与深邃挖掘的维度。报告文学作家讲述中国故事中的金融故事时,要有写鸿篇巨制的野心和精神担当。因为就作家的写作而言,一生要直面这么几个词:精神、命运、死亡、爱情。古今中外的精品之作、扛鼎之作、传世之作,无一不在文学叙述之中体现了精神思想元素的独到发现与深邃挖掘。上乘之作,一定是精神品质高拔的,站在民族的人类的精神高峰之上,有独怆然而涕下的情怀,有时代、民族、个人和历史的命运感,敢于直面死亡的残酷与冰冷,抒写爱情的美丽与凄怆,直通读者的心灵,为受众再造一个天堂。可以说穷尽一生,我们困惑于此、我们的突破也在于此。报告文学这种文体,以“短、平、快”的特点登上文坛。时过境迁,在当前背景下重新打量,它还是金融文学队伍中的一支“轻骑兵”吗?对此,我们的思考是:
首先,不应简单做真实事件的“搬运工”。“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原则始终不会变。报告文学作家要把主体性、情感、想象力从僵化的真实性中解放出来。金融报告文学创作不是真实事件的“搬运工”,从这个房间搬到隔壁房间,而是要融入作家的主观感受,呈现出作家的主观表达,“通过对真实事件的讲述,发表个人意见,再表达对世界和社会的看法”。报告文学作家要吃透自己所掌握的方方面面的素材,这是一个孕育、生产的过程,身心就是一个熔炉,将素材锤炼成文学作品,“报告文学的创作,就像把粮食酿成美酒,需要发酵”。
  其次,把“我”摆进去,让读者顺着“我”的情感走。目前,金融报告文学创作在语言上的贫乏而广受诟病,已经成为这个文体健康发展的一个瓶颈。特别强调“叙事之美”,即报告文学作家要有良好的语言态度,对语言要有敬畏之心,形成个性化的叙事风格。尽管金融报告文学与新闻报道存在着关联,但报告文学语言应该和新闻话语有所区别。新闻话语可以重、深、高,力求准确,但报告文学的语言有必要细微、柔软、温暖一些。当前金融报告文学创作在语言上存在粗糙化倾向,在修辞方式上缺少文采、美感和蕴藉,新闻式表达居多,甚至成为通讯、先进事迹介绍、广告宣传文本的山寨版。思想的深度和力度是报告文学具有社会价值的一个法宝,如何锤炼报告文学的思想光芒是我们必须重视的话题。报告文学创作不是对社会、金融生活现实的简单记录,创作者需要具备宏观意识,心中不仅要有历史长河的激荡,也要藏有绚丽的时代画卷。一些金融报告文学创作存在概念化的倾向,往往还没有到现场,就已经预设了一个主题,带着概念去写,整个采写过程就是为了印证这个概念。报告文学的思想是否深刻,取决于作家对问题的认识深度。但思想的表达是要靠作家用文学手段,对人物故事的叙述或者对事件的剖析呈现出来,而不是贴上去的,也不是勾兑进去的。
   第三,注意思想性与文学性的统一。当前部分金融报告文学创作过于追求思想性,“太满了,满得都溢出来了,就像啤酒的泡沫一样”。报告文学作家要有沉潜到生活底部的功夫,必须走出书斋,去直面现实生活,体察金融改革大潮走势,把握读者的需求。这也意味着报告文学作家不应该逃避现实、回避矛盾,不应该装聋作哑,社会责任感是最基本的担当。金融报告文学应该以自己独特的文学表达方式,参与到实现中国梦的进程中,讲好中国故事中的金融故事,发出向上向善的正能量声音。报告文学在作品创作初始阶段就要端正文学态度,提高作品的社会性、文学性和思想性。都可以说具有现实性 ,都是社会的现实生活所需要的。报告文学的文学艺术性 ,应当有自己特殊的构成 ,如对事实的敏感选择 ,对事实的艺术组织结构、理性洞察、时代认定 ,对语言的精确锤炼 ,对人物形象和事件进程的准确把握 ,作家主观意识的激情介入等一些方面。金融报告文学的成熟主要取决于作家独立人格的建立和使命精神的张扬 ,当然也表现在题材内容的重大多样,观念新颖,思考深广,还表现在表现形式的丰富和多样方面。金融报告文学创作有很强的社会公共性特点。金融报告文学作家必须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使命感好光荣感,同样金融引用报告文学应当在各种的现实生活事件人物中发出自己的声音,积极推动社会的建设发展、推动金融事业的健康发展,而实现自己独特的价值。
---------------------------------------------
1、“金融作协”为中国金融作家协会的微信公众号,为金融作协的微信宣传平台。公众号开设“金融作协简讯”“金融作家风采”“金融作家作品展示”等栏目,为金融作家提供相关资讯,为金融作家展示个人风采及作品提供宣传平台。现向广大金融作家约稿,欢迎提供与文章有关的像片,附100字以内的个人简介及像片。所提供作品为原创纯文学作品,未在其他公众号发布过的。题材不限,文责自负。投稿信箱为:15959520986@163.com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ҷϢ|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湖南农大 wanantan.com ( 沪ICP备06058577号

湖南农业大学-湖南农大ϵԭģֹδת,緢ֱؽ׷䷨,ϵ 1760816960@qq.com ǻᾡ촦
:վϽκκʽڱ̳л񹲺͹ִۣ
汾֧֣Discuz! X3.1 ֧֣Copyright© 2013 Comsenz Inc.

GMT+8, 2024-5-3 14:51 , Processed in 0.831673 second(s), 30 queries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