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农业大学-湖南农大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2238|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宣传食品安全,精准扶贫扶弱,指导剁椒制作,落实“两学一做” --湖南农业大学食品科技学院赴湘西州花垣县纪实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7-2-18 09:42:4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湖南农业大学食品科学技术学院暑期社会实践团本着结合专业特色以达到宣传食品安全、精准扶贫扶弱、落实“两学一做”的目标,决定针对湘西州花垣县新科村鲜辣椒销售不畅、农民种植辣椒利益低等现状和存在的问题等进行专题调查研究,积极拓展销售渠道,就地加工制作剁辣椒并进行技术指导,提高椒农种植积极性和收益,并同时开办食品营养、食品加工与安全等方面的讲座及专业培训,开拓村民视野、增长相关知识。经过详尽的计划安排和精心的准备工作,2016年7月12日晚,实践团抵达目的地湘西州花垣县,团队稍作休整后,负责人肖露书记召开会议,就此次团队精准扶贫、博士团暑期实践及本科生“三下乡”活动系列工作进行了统筹安排。
7月13日,研工部部长钟晓红教授、食科院副院长秦丹教授、研工部彭湘奇副书记、食科院指导专家周红丽教授和罗凤莲副教授、团队负责人肖露书记及九名学生成员一行赶往花垣县新科村,受到当地村干部的热烈欢迎。上午,新科村精准扶贫工作组负责人魏勇老师和龙小军老师带领实践团来到花垣农村商业银行精准扶贫基地进行参观考察。秦丹教授、周红丽、罗凤莲等专家及肖露书记对当地的辣椒品种进行考察分析,在生产现状、存在问题等方面进行了深入交流。
同日下午,实践团与扶贫负责人及当地农户代表就当地辣椒处理问题展开了研讨会。此次研讨会本着精准扶贫的目的,针对当地辣椒销路困难的问题,商讨出初步方案。秦丹教授根据当地基地、辣椒品种的特点指出,可以将当地辣椒制作成剁辣椒或干辣椒后再出售,且宜以家庭作坊集中加工方式为主。肖露书记表示,指导专家要针对当地实际情况拿出具体实施方案,要做到量化、标准化和因地制宜,并且必须对当地村民进行专业知识指导。此外,指导专家周红丽、罗凤莲老师在与当地农户的交流过程中,对食品制作方法进行了简要的说明。
研讨会后,实践团举办了以食品安全及营养知识为主题的宣讲会,当地村民积极踊跃参与其中。肖露书记简要介绍了实践团工作,随后进入两个主要环节:一、宣讲食品安全和营养知识;二、与村民进行交流互动,并解答疑问。期间,团队成员们还分发了食品安全知识宣传手册和慰问品,受到了当地村户的深度喜爱和高度赞赏。在热烈的掌声中,实践团第一天活动圆满结束。
次日,食品科学技术学院赴湘西州花垣县暑期社会实践团经过精心准备和部署,积极展开第二天的工作。上午,在龙小军老师的带领下,实践团负责人肖露书记与指导专家周红丽教授、罗凤莲副教授来到食科院“结对帮扶”对象——新科村龙家堂等人的家中进行慰问。在详细询问了其家庭结构、经济来源、生活工作、实际困难等情况后,三位老师对他们的日常饮食习惯提出建议,希望他们能够注意饮食安全,享受健康生活。随后还送上了棉被、电饭煲等慰问品,表示将一如既往地关注与关心他们的家庭与生活,用实际行动来尽量解决他们的现实困境和切实需求。结对帮扶对象对实践团的到来表示十分感谢。
与此同时,实践团学生成员分为两组挨家挨户地走访新科村居民,就饮食安全情况进行问卷调查,耐心地为他们讲解食品安全知识,发放食品安全与营养知识宣传手册及老年人健康食谱,并且看望慰问了当地空巢老人与留守儿童,为其带去了慰问品。
同日下午,实践团成员在人流较大处如小学、商店等地张贴食品安全知识海报,进一步引起村民们对食品安全和饮食营养的重视。随后,龙小军老师接受了实践团简短采访,并对食科院赴湘西州花垣县实践团的活动安排、工作表现、实际效果和现实影响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和高度的赞赏。实践团第二天的活动就此告一段落,挥霍的是辛勤的汗水,收获的是付出后的满足。
7月15日,为进一步贯彻落实“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活动,在新科村精准扶贫工作组龙小军老师的带领下,湖南农业大学校团委书记覃红燕、实践团负责人肖露书记与指导专家周红丽教授、罗凤莲副教授及九名学生成员前往湘西州花垣县十八洞村进行学习考察。据悉,十八洞村是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推出“精准扶贫”理念、打造出“党建扶贫”新模式的地点。
实践团走进十八洞村,沿着习总书记曾经走过的路,重温了习近平总书记在此“精准扶贫”的系列讲话。据当地解说员的讲解,我们了解了当地的民风民俗,种植、苗绣、旅游等产业概况。该村属纯苗族聚居村,苗族风情浓郁,原生态文化保存完好,民居特色鲜明。村子曾经一度极为贫困,习近平总书记前往十八洞苗寨进行调研走访,与苗族同胞促膝谈心,谋划发展,并作出"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精准扶贫”的重要指示,并明确提出了“可复制”、“可推广”的原则。
在当地一户人家的门上,实践团看到这样一幅对联,上联:对农业技术进行指导,下联:建设与原生态协调统一,横批:自力更生。据悉,此对联即为习总书记在精准扶贫过程中提出的指导方针。从此,十八洞村成了全国新一轮“精准扶贫”工作的“摇篮”,全国的精准扶贫从这里出发。昔日进村小泥路变成了水泥路;村民房子里原来凹凸不平的泥巴地,现在变成了水泥地板……“精准扶贫”使得村貌发生了巨大变化,村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极大的提高。实践团进一步认识到自身存在的重要性,对将来扶贫扶弱工作的开展有了更加坚定的信念与详尽的计划。
中央决定,今年在全体党员中广泛开展“学党章党规、学系列讲话,做合格党员”学习教育活动。实践团在“两学一做”积极开展的大环境下,认真学习、仔细考察,在此过程中,深刻认识到想要成为一名合格共产党员,必须要深入到基层,感受民生疾苦,时时不忘自己的责任、时时不忘组织的信任、时时不忘岗位的重要,始终保持昂扬向上、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自觉增强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勇于在“两学一做”的实践中探索突破,在突破中推进工作的崭新局面。
湖南农业大学食品科技学院暑期实践团第一阶段的工作及活动到此就暂时结束了,为精准扶贫花垣县新科村,解决当地辣椒出路问题以实现更大经济效益,博士团通过这四天在湘西州花垣县新科村的实地考察,确定方案后将辣椒带回实验室。在专家老师的指导之下研究生们经过20多天的反复实验、试味、调整,最终确定了一套合适当地辣椒加工制作成剁辣椒的工艺流程、原料配比方案和注意事项。
2016年8月7日下午,在团队负责人——食科院团委书记肖露老师的带领下,指导专家周红丽教授和罗凤莲副教授、学工组刘洋老师及三名学生成员第二次赶往湘西州花垣县新科村。抵达目的地后与对口扶贫负责人魏勇老师取得联系,将从长沙购买的原材料及工具放至村民服务中心。此后与当地辣椒大户共同挑选辣椒,相互沟通交流制作剁辣椒的方法,指导专家周红丽和罗凤莲两位老师还敦促村民们将辣椒洗净并去蒂,为第二天指导制作剁辣椒做准备。
8月8日,湖南农业大学食品科学技术学院暑期社会实践博士团经过负责人肖露书记的统筹安排与前一晚上的休整,逐步展开有关指导新科村辣椒大户制作剁辣椒的一系列工作。在魏勇老师及村民们的协助下,实践团清洗、晾干、高温消毒了陶瓷罐、塑料罐,将蒜、姜、辣椒均切至米粒大小,需注意减少辣椒中生水的存在。在此期间,村民们一边在专家教授的指导下完成准备工作,一边就遇到的问题或疑惑进行询问,专家老师们一一耐心解答,授以正确的加工方式。
周红丽教授和罗凤莲副教授两人在准备工作完成后开始组织村民仔细观看制作剁辣椒最为关键的步骤----按比例混合,边解说边演示进行指导,提醒村民特别注意剁辣椒的含盐量,但可根据个人口味适量加入豆豉等。经过严密的计算,将所有原材料按一定的比例混合并搅拌均匀后随即装入罐中,压实并在表面撒上一层盐以达到杀菌效果。此后盖上罐盖,沿边加满水保持密封。专家叮嘱辣椒大户们需定期换水、定期开盖避免胀气。
指导过程中不断有路过的村民前来询问制作剁辣椒的相关问题,实践团边演示边做详细解答,还就村民的提问说明了剁辣椒与泡辣椒的区别,并且一再强调制作时需注意的事项。最后还将打印好的工艺流程及工艺要点交给魏勇老师,为后期村民家庭式加工提供文字资料,避免发生不必要的失误。教授们还表示后期将会继续联系相关负责人持续关注剁辣椒的实时动态,指导相关制作工艺及解决所遇状况。
实践团成员们经过辛苦劳动,体验了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传统农村生活,同时也收获了用自己所学专业知识帮助他人的喜悦。指导制作剁辣椒的任务圆满完成,希望新科村村民们能够借此而解决200亩辣椒滞销的问题,能使生活在一定程度上得以改善,从此过上更加幸福美满的生活,达到脱贫致富的最终目标,实现精准扶贫的预计效果,完成大家共同努力的美好愿望。
2016年湖南农业大学食品科技学院赴湘西州花垣县暑期社会实践团所有工作全部结束,不论期间遇到何种困难、出现何种问题,成员们在老师们的带领下都积极勇敢面对,尽心竭力地跨越了一个个障碍,解决了一道道难关,任务算是圆满完成。食品安全的推广还有待提高,扶贫扶弱的工作尚有待加强,实践团将会认真总结经验教训,以指导展开日后实践工作。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ҷϢ|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湖南农大 wanantan.com ( 沪ICP备06058577号

湖南农业大学-湖南农大ϵԭģֹδת,緢ֱؽ׷䷨,ϵ 1760816960@qq.com ǻᾡ촦
:վϽκκʽڱ̳л񹲺͹ִۣ
汾֧֣Discuz! X3.1 ֧֣Copyright© 2013 Comsenz Inc.

GMT+8, 2025-8-19 12:02 , Processed in 1.829041 second(s), 31 queries .

...